中華民國魚菜共生推廣協會
標題:
魚菜共生系統 永續環保現正夯
[打印本頁]
作者:
WendyHsu
時間:
2018-11-5 14:36
標題:
魚菜共生系統 永續環保現正夯
張伯淯說,用鵪鶉建立 「有雞魚菜」的雛型。曾伯愷攝
「魚菜共生」又稱養耕共生或稱複合式耕養,最早是在西元1150年,由阿茲特克
印地安人利用「浮園耕作法」來做耕養,這被當代研究學者視為是「魚菜共生系
統」的雛型;而中國則在唐朝時期(西元618年-907年間),以稻魚共生的方
式,進行循環永續的耕養方式。為了保護環境、實踐永續發展無毒農業的理念,
張伯淯、張伯淞雙胞胎兄弟,經過5年來不斷摸索研究,終於熟成「魚菜共生系
統」並朝最終無毒農場目的邁進。
張伯淯解釋,所謂的「魚菜共生」,其實就是一種生態循環系統,它利用飼養中
魚的排泄物所形成的阿摩尼亞,透過水中益菌(硝化菌)的分解、融合與水轉換
成氮肥,藉以提供植物所需養分。而植物耕浸在有氮肥的水裡,透過植物根部吸
收後,便可達到淨化水質功能。也就是這樣藉由不斷分解、融合、轉換、淨化接
續循環,形成「魚幫菜、菜幫魚」的共生系統。
「魚菜共生系統裡的魚,就好比是農夫專責施肥。」張伯淯說,魚菜共生系統透
過魚的排泄物分解,供應植物所需的養分,除可大大降低化學肥料的使用率,也
讓種植、養殖的環境更加友善。這相對於傳統農耕,必需投入大量人力進行翻
土、澆水、除草、化肥,魚菜共生系統反屬半自動化系統,比起人力種植,更能
讓植物生長速度更快以及省水、省力的優項。
加上魚對農藥容忍度不高,為了讓養殖魚存活,魚菜共生系統所耕植的蔬菜,完
全不能噴灑農藥,除可確保蔬菜作物不會受到農藥汙染外,所種植的蔬菜也能藉
由魚、蚯蚓糞便產生的氮肥養分,讓所種農作長好又無毒,不但讓動物的排泄物
循環再利用,養魚耕植的水還可不用換,竟可達到水質淨化,水資源源源不絕循
環再利用的好處。
「若將魚菜共生系統架設在屋頂上,還能解決熱島效應,有效減少頂樓過熱及降
低空調的使用。」對於未來願景張伯淯興奮的擘畫未來藍圖,除希望藉魚菜共生
所,減掉耕植的蔬菜中鉀含量,讓民眾吃得更健康,並朝著無毒農場的目的邁
進。(突發中心曾伯愷、黃子騰、盧以馨/新北報導)
https://tw.news.appledaily.com/local/realtime/20181104/1457853
歡迎光臨 中華民國魚菜共生推廣協會 (http://tapa.org.tw/bbs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